沟通与人际交往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涉及人在交往中的动机以及人对交往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调节等方面;使学生深入领会人际交往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树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心态,懂得在当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自身适应社会、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意义。

   通过讲授个性特点与人际交往的相互关系,培养大学生善于交往的良好个性,通过训练掌握与人沟通的实际应用方法,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结合大学生实际,介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问题,通过心理训练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掌握克服不良的交往心态和行为的方法,掌握沟通技巧,协调人际关系,积极愉快地生活。

 

教学内容:

1、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人际关系指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表现为心理距离的远近。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和结果状态。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增强信息交流;协调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帮助个性形成和完善。人生是在交往中渡过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又必然与一定的人际关系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集体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可以产生合力,使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群体的效能;形成互补和激励,使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产生激励向上的积极情绪;促进信息交流,使人们增长知识和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从而促进社会安定,有力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良的人际关系则阻碍人的自身发展。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更好地成长发展。

 

 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常见交往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促进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促进个性发展与完善、维护身心健康等作用。

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与行为差异可以将大学生人际交往分为三种类型:积极型、被动型、沉静型。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空间距离、交往频率、背景相似、需要互补、交往态度、人格特征等。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羞怯、自卑、猜疑、嫉妒、恐惧等。

 

3、培养大学生成功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有效适应社会的标志。—个想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的青年学生,应努力培养自己交往的能力,掌握交往的主动权。为此,不仅要克服交往障碍,更要了解良好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成功交往的技能与艺术。

     成功的人际交往应遵循真诚的原则、尊重的原则、宽容的原则、互利的原则。异性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对异性心理反映的正常化,促进异性间的相互了解,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一是要通过对交往的认识,掌握交往技巧;二是要大胆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三是要努力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大方、热情、自信、谦虚、善解人意等;四是了解人际吸引得一般规律,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 上一篇: